原位核光动力治疗(in situ nuclear photodynamic therapy, N-PDT)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在细胞核内产生活性氧物质(ROS),从而氧化和破坏DNA链或DNA修复酶,直接诱导细胞死亡的治疗方法。
脑部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和最致命的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GBM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复发性和耐药性,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但其预后仍然很差,中位生存期只有15个月左右。GBM的发生发展受到其特殊的代谢和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影响,因此靶向GBM TME的递药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多方式协同光治疗是一种利用不同的光敏剂和光源,通过多种机制和途径,实现对肿瘤的高效杀伤和免疫激活的技术,可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和特异性,同时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和毒副作用。
非传统组装 DNA 纳米结构是指利用 DNA 分子的可编程性和自组装性,通过非经典的 Watson-Crick 碱基配对或其他辅助因素,构建出具有特定形状和功能的纳米尺度结构。
多功能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刺激条件改变其结构和性质,从而实现对药物的精准输送和控制释放。
寡肽水凝胶是指由短肽分子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和高含水量的软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刺激响应性、可注射性等优点,适合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载体。
受病毒启发的工程化纳米颗粒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模拟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构建具有高效递送、高容量载体和低免疫原性等特点的纳米颗粒,用于口服药物递送,实现基因编辑、光热治疗和抗肿瘤等目的。
基于光控释血小板的脑胶质瘤靶向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利用血小板作为载体,将纳米光敏剂传递到肿瘤部位,然后通过激光辐照控制纳米光敏剂的释放和活化,从而产生活性氧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高效、低毒、高靶向的肿瘤治疗。
多药联合传递是指利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NDDS),将不同的药物或治疗手段同时或依次传递到肿瘤部位,实现药物或治疗手段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siRNA是一种可以特异性沉默目标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具有治疗病毒感染、癌症、遗传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潜力。
“内源驱动”递药策略是指利用肿瘤微环境的特殊特征,如低pH值、高氧化还原应激、高酶活性等,来触发纳米药物的变化,从而实现药物的释放或增强肿瘤靶向。
“一箭多星”纳米靶向递释系统是指利用金纳米粒子对有机金属骨架进行原位杂化,从而获得具有同时递送化疗药物和免疫增敏药物的纳米载体,同时利用多种化学修饰,使纳米载体具备了光控释放、肿瘤靶向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肿瘤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减轻了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