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生物医学检测
近红外荧光探针是一种能够在近红外光区域发射荧光信号的分子或纳米材料,它们可以与生物分子或细胞结合,从而实现对生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的可视化检测。近红外荧光探针具有高组织穿透深度、低自发荧光背景、高信噪比等优点,是生物医学检测和成像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利用Ag2S量子点作为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实现小鼠肿瘤和血管系统的高分辨率成像,并进一步利用Ag2S量子点作为载体,实现抗癌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治疗效果的可视化。
荧光信号产生机制基于通过小分子“锚定”基团与目标生物聚合物的特定结合位点的选择性结合来控制的酞菁发色团的聚集/解聚集。展示了 EGFR 酪氨酸激酶传感器的设计 - EGFR 酪氨酸激酶是癌症研究的重要目标。
利用细菌叶绿素作为天线配体敏化铒离子的发光,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实现了小鼠血管和淋巴管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以及癌细胞在小鼠脑部转移的动态实时可视化观察。
参考文献:
[1]Youcui Xu, Chang Yang, Yi Wu, Wei Jiang, Quan Cheng, Lifeng Yan, Kaige Chen, Yucai Wang. In Situ Albumin-Hitchhiking NIR-II Probes for Accurate Detection of Micrometastases. Nano Letters 2023, 23 (12) , 5731-5737.
[2]Guo Z, Park S, Yoon J. Recen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s for Bioimaging Applications[J]. Chem Soc Rev, 2014, 43(1): 16-29. doi: 10.1039/C3CS60271K
温馨提示:苏州北科纳米供应产品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不同批次产品规格性能有差异。网站部分文献案例图片源自互联网,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下一篇: 北科溶瘤病毒平台-溶瘤病毒治疗